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 徐婧) “燕趙乘春復此行——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展”18日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開幕。本次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主辦,通過398件(組)珍貴文物、歷史檔案和展品,講述京津冀地區城市關系的歷史變遷。
本次展覽是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體現北京城市副中心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功能的專題展覽,由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主辦,展覽面積1780平方米。
展覽圍繞北京城市功能演變帶來的城市群關系,分為“古代京津冀‘首都圈’的形成”“近代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以及“當代京津冀協同發展足跡”三個單元。通過這三個單元,觀眾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京津冀地區城市關系的歷史變遷,以及以北京為核心的城市群布局的發展過程。
展覽在敘事上別出心裁,通過追溯京津冀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展開歷史人文聯系。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還特別強調了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對京津冀地區之間聯系所起到的關鍵作用,進一步揭示了建立在城市關系史基礎上的“城市群”內在聯系。
展覽展出的重點文物包括距今200萬年的石核、商代的繩紋敞口罐、戰國時期的“郾(燕)王職”戈等,這些珍貴文物生動展現了京津冀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展覽還通過展示《熱河全圖》四條屏等清代文物,再現京畿地區特有的城市關系與城市功能。
本次展覽得到中央在京單位、京津冀地區和相關省市34家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將持續至今年底。在此期間,觀眾可以前往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免費參觀。展覽所在的“京津冀博物館展廳”,將被打造成三地博物館協同發展的永久性、常態化展覽展示基地,通過資源共享,全力打造區域文化特色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