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5月19日電 (記者 張強)《融匯四方,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18日在位于合肥的安徽博物院開展,展覽將持續至8月18日。
群舒文化承襲中原文化傳統,脈延山東東夷文化,根植江淮地域文化,形成最具安徽地域特色的青銅文化。本次展覽集聚全國22家博物館170余件青銅器、玉器、陶器以及原始瓷器,全方位展示群舒文化的獨特魅力。
安徽江淮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南北方文化交流、傳播和碰撞的重要區域。商周時期,本地土著文化逐步凸顯。西周初年,周公東征,東夷部分族群向南遷移至江淮地區,與當地土著相融合,建立舒、舒庸、舒鳩、舒蓼、舒龍等群舒方國,形成了以獸首鼎、曲柄盉等為典型器物的群舒文化。
東周時期,諸侯爭霸,江淮地區是吳楚等國爭奪的主要戰場。群舒國小而勢微,周旋于各大國之間,終為楚所滅。群舒文化根植于安徽江淮地區土著文化,承襲中原文化,與周邊的楚文化、吳越文化等不斷融合滲透,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特征。
安徽省博物館協會秘書長、文博研究館員徐大珍說,群舒雖是小國,但它是“小國大文化”。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商承祚先生見到群舒青銅器的代表性器物獸首鼎后非常驚訝,給予了高度贊譽,還寫了一首詩:“莫道春秋舒國小,牛形盆口邈難追。橫鉉遺制真誰偶,拍案驚看振世奇?!鲍F首鼎體現了群舒文化的融合特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