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沈陽6月13日電 題:津子圍:書寫新城鄉寫作的時代印記
作者 董超
知名作家津子圍,他的長篇小說《蘋果紅了》以筆為刀劍,刻畫出城鄉變遷的時代印記。近日,記者對津子圍進行專訪,深入解析他對新時代城鄉變化的深刻思考。
觀察入微 捕捉時代脈搏
津子圍的創作靈感,源自生活中的小事。身邊的一些現象觸動了他,讓他意識到新時代鄉村的巨變,以及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為深入了解這一代年輕人,津子圍接觸了多位“95后”和“00后”,他稱之為“小朋友圈子”。他發現這些年輕人并沒有被社會標簽所定義。他向記者舉出一位返鄉從事農業科技的“95后”的例子,他說,“她不僅沒有躺平,反而非常有上進心和責任感,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真實而客觀,只是她的方式,有時我們還不能完全了解。了解是通往理解的橋梁。”津子圍說正是這些發現給了他創作的動力和底氣。
勇于挑戰 突破寫作盲區
在創作《蘋果紅了》時,津子圍面臨了巨大的挑戰,他需要跳出自我重復的舒適圈,直面個人寫作“盲區”。他不想讓作品成為主題先行、概念化的“創業返鄉”或簡單化的“駐村扶貧”,而是希望通過創新的視角和恰切的敘事,展現新時代鄉村的真實面貌。
津子圍的寫作手法獨具匠心,除了以劉雪芳的視角切入創作者和鄉村的內生動力外,他用大量筆墨描繪了雪芳母親和姥爺的生活經歷,并采用了當下敘事和回溯長輩人生經歷同步推進的方法。他說:“一個是地上河流,一個是地下河流,相互依存,以期尋找和構建出歷史和現實之間的‘位移’和‘重合’,從而成為渾然天成的整體感。”不僅如此,這還是一部有跨度的寫作,小說里一個普通的小家族三代人經歷了農民、工人、知識分子再到農民的身份轉變,他們在時代軌跡中完成了閉環。在津子圍看來,“城市里有村莊,村莊里面有城市,這也許才是城鄉巨變的核心所在”。
打破刻板 呈現真實人物
在《蘋果紅了》中,津子圍打破了對年輕一代的刻板印象。小說主人公劉雪芳,一個1996年出生的生物學博士,她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津子圍介紹道:“她們的生產經營方式顛覆了人們對傳統農業的認知,蘋果種植和經營運用了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津子圍通過劉雪芳與家人、村民以及自我的和解的過程,展現了年輕一代在“相扶成長”中實現的蛻變。
事實上,津子圍表示,這也是他與作品之間和解的過程?!短O果紅了》讓津子圍有機會深入地了解蘋果這個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水果,從蘋果的起源,到伊甸園禁果,再到牛頓的蘋果、喬布斯蘋果……蘋果符號在線性時間的故事中不斷跳轉,同時在非線性時間里打結捆扎,串聯起時代與歷史變遷的珍珠。
在津子圍的筆下,讀者看到了新時代農民的形象,看到了城鄉融合的生動實踐,看到了年輕一代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看到了一個作家如何通過文學來探索、理解和表達這個時代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津子圍希望通過自己的筆觸,向讀者展示一個真實的、立體的新時代鄉村。他說:“時間是最好的禮物,《蘋果紅了》是致敬普通百姓的一本書,嘗試打印出一個普通家庭的生命基因圖譜,僅此,足以讓我付出極大的真誠和感動。”(完)